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南乡子原文介绍

更新时间:2024-05-09 18:26:07作者:未知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南乡子原文介绍

1、【原文】:

南乡子

苏轼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2、【注释】:

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熙宁七年(1074),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3、【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4、【赏析】:

公元1074年夏(史料记载为北宋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首先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其次是衬托,上片“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来送客行”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本首词主要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为您推荐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南乡子原文介绍

1、【原文】:南乡子 苏轼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2、【注释】: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熙宁七年(1074

2024-05-09 18:26

杜牧清明赏析 杜牧清明介绍

1、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2、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

2024-05-09 18:25

戴望舒狱中题壁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 戴望舒狱中题壁初中阅读题及答案是怎样的

1、课文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2024-05-09 18:25

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 破阵子原文翻译

1、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原文内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破阵子》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

2024-05-09 18:25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古诗一剪梅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1、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2024-05-09 18:25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原文介绍

1、【原文】: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2、【注释】: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神。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

2024-05-09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