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至1.5,主城3宗宅地调控规。。。
2024-04-20
更新时间:2024-04-21 00:27:29作者:无忧百科
财联社4月20日讯(记者 赵昕睿)4月12日,证监会对科创板属性评价指引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并提升科创属性的评价标识准要求。对接下来将在科创板申报上市的企业分别从近三年的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以及主营业务发明专利数量都进行了调整。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共计566家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以网上打新日期统计,2023年成功发行67家,较2022年120家同比下降44.17%,整体节奏大幅下降。从2024年一季度来看,科创板共上会93家,终止10家,成功发行3家,与同期成功发行家数相比下降72.73%。
据科创板新规落地后,过审IPO企业标准也随之提升趋严,有多少家IPO企业顺利达标新规,有又多少家在边缘地带徘徊?
科创新规落地后,部分企业或在研发投入额上未达标
4月12日,证监会出台《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规则文件,这是自科创板正式开板以来证监会第三次对科创板属性评价指引进行调整,距离上一次2022年12月30日下发修订文件已有近一年半的时间。与上次修订文件相比,此番科创板属性的调整分别体现在以下几点数据上的变化:
第一,第二次修订中“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 万元以上”,最新修订为“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8000 万元以上”
第二,第二次修订中“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最新修订为“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
第三,第二次修订中“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 亿元”,最新修订为“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5%,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 亿元”
从两次修订指标来看,科创板将对拟上市企业分别从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数量,以及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3方面标准要求提升,无一不是各板块之间逐渐拉开递次,科创属性要求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的体现。科创板作为聚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板块,提高科创板入市门槛,不仅是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表明市场以科技为抓手,迈向金融强国发展的重要决心。
对于此次科创板新规进行调整,记者从某华南地区券商投行负责人了解到,根据目前市场经济情况,一方面,企业要达到调整后的硬性指标挑战性加大,另一方面投行业务竞争同质化严重,在强监管下,中介机构被全链条问责,“看门人”责任也将被进一步压实,业务开展有一定压力。
距离新规修订已有一周多,目前还在待审的IPO企业中有多少家是符合新规,又有多少家有撤否风险?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披露但待审核的IPO有74家,分别由21家券商保荐。从保荐机构来看,中小券商家数占近一半,有与头部券商齐头并进之势;但头部券商整体在保荐数量上仍占据优势,马太效应显著,位居前五的券商分别为中金公司(11家)、中信证券(10家)、海通证券(9家)、国金证券(8家),以及华泰联合证券(6家)。其中企业中轻长泰于2014年5月29日就开始申报,为最早,是由华泰联合证券保荐。
(上图为4月12日科创板新规落地后,仍待审的IPO企业,共计74家)
根据最新修订的科创属性标准来看,大多企业在上述第二和第三条新修订内容中都达到了要求,74家待审核拟上市公司均有7项以上的发明专利,但根据Wind数据,企业所获发明专利是否是应用于主营业务并未标明,74家IPO是否都符合这一标准有待进一步的考察;此外,除了8家拟上市公司在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和近一年的营业收入金额上均未显示数据外,剩余66家都满足新修订后“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提升至25%”这一要求,并至少满足第二条其中一项标准。
74家待审IPO企业出现较大分水岭的则是在第一条标准上得以显现,对于修订后“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8000 万元以上”这一标准,45家IPO达标、6家IPO未显示相关数据、剩余23家IPO未达标,其中投入额最低的是由国金证券保荐的IPO企业飞潮新材,投入金额仅为6.73万元,与剩余都至少在千万以上研发投入的企业相比,差距过大。
综合来看,也有企业因两条以上的标准不达标而处于危险地带,分别是IPO企业善康医药和百多,值得注意的是,两家IPO皆由国金证券保荐。根据Wind数据,前者不仅未达到第一条修订内容,还未显示第二及第三条标准的数据;后者则是三条标准相关的所有数据均未显示,是否达标无法获悉。
隐形独角兽IPO终止,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存在风险
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科创板已终止审核16家IPO。4月17日,上交所因企业芯谷微及保荐机构国元证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而对公司终止审核,这是继科创板新规落地后,首家终止的IPO。
据记者了解,企业芯谷微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微波毫米芯片、微波模块和T/R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向市场提供基于GaAs、GaN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系列产品,围绕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公司主营业务范畴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的集成电路制造,曾获得“2021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的荣耀。
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440.84万、9958.21万、1.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79.10万、4262.62万、5780.32万元,拟募集8.59亿元。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分类,公司分别从芯片、模组和技术开发服务盈利,其中,芯片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从2020年度到2022年度,芯片销售收入分别为6,317.64万元、9,556.40万元和13,135.4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8.94%、96.36%和88.57%,可以说芯片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技术创新实力对于科技型企业至关重要,但作为提供主要收入来源的芯片却被披露存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公司产品芯片和模组主要应用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雷达探测、军用通信等国防军工领域,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若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失败,或对市场发展趋势、下游应用发展方向未把握准确,那未来公司经营业绩和业务拓展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根据问询函中,监管提出的17个问题大多则与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及关系、产品与核心技术未来发展情况等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四大股东周殿阁所持有532.24万股股份,2020年10月受让了原股东睿创微纳180万元的出资额。监管在问询函中也要求发行人对睿创微纳转让出资额、周殿阁与睿创微纳董监高等关键核心人物关系作出回复。
根据周殿阁的银行流水及访谈记录,周殿阁的出资来源为向其妹妹周雅琴的借款,而周雅琴曾任睿创微纳的财务总监。根据周雅琴的银行流水记录及访谈记录、睿创微纳的公告,周雅琴作为原财务总监于睿创微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以战略配售的方式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认购睿创微纳股票100万股,借予周殿阁的资金则来源于减持睿创微纳股票的投资收入。根据睿创微纳的访谈,向周殿阁转让股权是公司的真实意思,也不存在公司核心人员代持的情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