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矿”“稳盈利”预期明确,复星国际将迎价值修复

更新时间:2024-04-25 05:26:42作者:无忧百科

“深挖矿”“稳盈利”预期明确,复星国际将迎价值修复


作为H股代表性上市企业,复星的一举一动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最近召开的业绩会上,32岁的复星交出2023年度成绩单,凸显稳健踏实:报告期内,营收净利双增长,总收入人民币1982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连续三年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3.8亿元,盈利能力企稳回升,在综合型上市公司中表现亮眼。与此同时,现金分红达3.1亿港元,派息率稳定维持在20%,上市17年来累计现金分红达256亿港元。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复星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坚定推进‘瘦身健体’。一方面加大力度退出了部分非核心、非战略性资产,持续压降债务,夯实了资金安全垫,为新一轮增长蓄力。另一方面,进一步聚焦家庭消费主业,加码布局优势产业。”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致股东信及业绩发布会上均表示,“我们更加明确,要聚焦于打造可持续的、可预测的、稳定的盈利企业,核心就是聚焦已经形成优势的企业。”

分析人士注意到,截至2023年底,复星国际调整后的NAV为每股19港元,较当前股价有较大折让,“聚焦拥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能够带来更高质量的利润,战略的坚定执行,也让投资人对复星未来‘持续稳定盈利’有了更明确的预期,预计伴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公司将迎来显著的价值修复。”

家里有矿,“深挖矿、挖好矿”

从年度业绩数据中可见,复星在“家庭消费主业”的战略布局上成效显著,聚焦“深挖”已经形成优势的产业,不断完善布局,为全球家庭提供健康、快乐、富足的生活体验。

四大业务板块的稳固构建,形成了强有力的业务支撑体系。2023年,复星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葡萄牙保险和复星旅文,总收入达人民币1,426.9 亿元,同比上升8%,占总收入比重72% ,集团业务底盘稳固。


具体来看,四大核心子公司均蕴藏着高品位的“矿产”,成为复星主业“核心中的核心”。2023年,豫园股份旗下珠宝时尚板块表现亮眼,营收人民币367亿元,同比增长11%。

复星医药生物药平台复宏汉霖首次实现全年度盈利,营业收入人民币53.9亿元,同比增长67.8%。其中,拳头产品汉曲优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成为获批上市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复星旅文旗下全球度假领先品牌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业绩创新高,2023年录得营业额人民币151.2亿元,同比增长19%;三亚亚特兰蒂斯营业额达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


4月22日,复星旅文公布2024年首个季度运营表现。受益于全球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及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首个季度录得旅游运营营业额达人民币71.58亿元,同比增长15.8%;未经审计之归母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稳步提升。

复星葡萄牙保险持续扩大在南美、非洲等域外市场,国际业务总保费17亿欧元,同比增长11%,同时保持葡萄牙市场30%的份额,稳居领先地位。

郭广昌表示:“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复星逐步完成全球的扩张和产业布局,锚定了家庭消费产业主赛道。复星的产业运营策略,也从在全球各地、各个行业‘找矿’‘探矿’,逐渐转变为‘深挖矿’‘挖好矿’,在已探明的产业,持续深耕,增强确定性,把稳定的盈利增长作为未来复星运营的核心目标。”

对于未来发展,郭广昌称,将继续聚焦核心产业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加强能力建设,练好内功,并在优势产业赛道积极投资拓展,前瞻布局,深度发掘复星生态体系能力和价值。

估值焕新,“瘦身”为“健体”

长期以来,市场一直以为价值投资就是只买不卖。可观察伟大公司的投资路径,将好资产在更好的价格卖出,是价值投资的重要能力。

前些年持续在全球扩张的复星,近年来也在补足“卖出”的功课。

2023年,复星加速退出非战略非核心资产,包括南钢、建龙股份、泛亚航运、 ATG及一系列不动产项目等,合并报表层面实现现金回流约人民币400亿元。

今年4月14日,复星国际宣布分三笔将其持有的比利时最大保险公司富杰保险(Ageas)的股份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完成交易后,复星预计实现未经审计税前利润约6000万至6500万欧元。

综合复星近年来“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的战略定位可以发现,聚焦家庭消费产业主赛道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提升运营能力来实现可预测和稳定的盈利。

2023年度业绩发布后,复星国际联席CEO徐晓亮就明确,复星坚持“瘦身”的目的是“健体”,即针对核心赛道不断加强产业运营能力。而“瘦身”也有产业和资产这两个考虑维度。

徐晓亮进一步指出,复星明确聚焦家庭消费产业,要考虑战略一致性,即能够强强联合,形成同心圆的消费产业。如果偏离这个核心目标,哪怕是赚钱的业务,也不是复星想要的。

准确把握时机,有所为、有所不为,复星债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复星合并报表和集团层面债务总量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末,集团合并报表层面有息负债同比下降150亿元,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0.4%,较2022年末降低2.9个百分点。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郭广昌多次公开表示,复星将继续降低负债,保持轻资产运营,把资金聚焦到研发和创新上,将优势资源投入到旗下优势产业,收获高质量成长。

基于债务结构优化,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复星评级展望提升至“稳定”。复星国际联席董事长汪群斌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说,复星的目标是将评级提升至标普“投资”级。为此,复星一是需要退出一些非核心、非战略的重资产;二是,要聚焦到有优势、可持续的发展业务,尤其是有现金流、有利润增长业务。

汪群斌曾详细介绍过复星未来两到三年的降债目标,复星国际平均每年要降债100亿元左右。“这样公司的评级能够更好更快地提升,公司状况也能够更健康、更持续,在主业上能够更可预测地在全球发展。”

观察历史上伟大的公司,能把“减法”做好,对公司估值大有裨益。

“福特汽车曾通过‘one Ford’战略,聚焦核心主业,市场当时也很快给出反应,福特股价在两年间大涨7倍。”有私募基金经理分析称。

方正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各业务板块逐渐调整优化,伴随着经济逐步复苏,预计复星在营收和净利润层面会更快修复。

轻舟启航,科技创新、全球化

市场看好复星的底层逻辑,来自其长期积累的创新和全球化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年度数据可以发现,复星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科创投入人民币74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4%。长期坚持的科创投入,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复星旗下各产业提质发展的强劲动力。成果显示,复星的创新战略持续进入收获期。


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汉斯状获批四项适应症,惠及更多患者,成为国内生物医药的“明星产品”。

截至2023年底,复宏汉霖已有5款产品在中国上市,两款产品全球上市,推动经营业绩迎来历史性转折——成为首家实现盈利的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

另外,据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此前介绍,近年来复星国际旗下的复睿智行已围绕汽车的自动驾驶等进行产品研发。“公司前期投入了3亿元,其中2亿多元投入到4d毫米波雷达产线,最近也完成了新一轮的外部融资,希望推动复睿智行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加速。”

“科技创新不仅在医药健康板块投入,在公司的智能制造、快乐消费等板块也全方位推进,每个板块都有科创的专项、科创与产品结合。”陈启宇说。

“全球化”是复星的另一核心竞争力。2023年复星海外收入达人民币892亿元,同比增长6%,占总收入的45%,海外收入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5%。目前复星已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全球组织+本地经营”模式日益成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产创新药“出海”成为热点话题。复星旗下汉曲优、汉斯状等创新产品广受关注。

此外,复星还深耕“全球化基因”的文旅产业,复星旅文旗下Club Med 2023年全球业务均出现增长。其中Club Med美洲地区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24%;受巴西旅游市场复苏带动,巴西成为按营业额划分的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在欧非中东地区,2023年营业额较2022年及2019年也分别增长7%及11%。

通过持续推进创新和全球化战略,复星正在大健康、文旅、消费等多个优势产业领域,构筑竞争力的护城河,确保未来稳定的盈利增长。

而“稳定的盈利增长”,也将是未来一个阶段,投资者重新观察复星国际股价,把握投资机会的重要切口。

近期,花旗银行、瑞银、高盛、方正证券、开源证券、华西证券等国内外机构纷纷对复星后市增长持乐观态度,给予“买入”或“推荐”评级。

瑞银在研报中表示,随着复星持续执行“瘦身健体”策略,盈利状况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对股东的分红会持续增加,给予复星国际目标价格6.30港元,预期升幅约57%。

除非另有阐明,本文2023年全年数据均采用2023年1月至12 月平均汇率进行折算(USD/CNY= 7.04310,HKD/CNY= 0.89971,EUR/CNY=7.63524);期末数据均采用2023年12月31日的 汇率进行折算(USD/CNY=7.08270,HKD/CNY=0.90620,EUR/CNY=7.85920)。

复星创立于1992年,经过逾30年发展,已成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秉持让全球家庭生活更幸福的使命,复星致力于服务全球十亿家庭客户,战略聚焦健康、快乐、富足的幸福生态系统。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00656.HK),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8084亿元,MSCI ESG评级为AA,是大中华地区唯——家MSCI ESG评级为AA的综合型企业。(CIS)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