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半日跌0.62% 旅游、酒店等板块涨幅居前
2024-01-16
更新时间:2024-01-16 14:24:08作者:无忧百科
房地产行业日薄西山的当下,却有一个“另类”。
星河集团的实际控股人——地产巨头黄楚龙,尽管名声不显,但在中国地产界,这位行事低调的潮汕老板,却绝对是藏得最深、行得最稳的那一个。
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下行,哪怕是排名前列的几大房企,日子也不好过:
碧桂园和融创忙着“砸锅卖铁”,完成自救;
恒大已经病入膏肓,前首富喜提“缝纫机进修班”,有没有未来还不好说。
但即便如此,对于黄楚龙而言,房地产行业刮起的凛冽寒风却没有那么可怕,身价仍在稳步上涨。
2020年3月,黄楚龙以390亿元的财富,位列《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40位。
经历房地产行业最残酷的两年后,黄楚龙身价不降反升,2022年坐拥650亿元的财富,将曾经的一众地产圈大佬甩在身后。
房地产行业大浪淘沙,黄楚龙凭什么留在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
泥瓦匠逆袭,“另一个李嘉诚”
1979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市东埔村的黄楚龙,独自前往深圳谋生。
彼时,黄楚龙只有20岁,他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学历,只有年轻力壮的身体,以及足够活泛的脑子。
然而,仅凭这些显然是难以“出人头地”的,黄楚龙还需要一点点小小的机遇。
凑巧的是,就在黄楚龙来到深圳的第二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深圳被批准成为经济特区,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
此后深圳开始大开发,遍地是工地,黄楚龙从泥瓦匠开始做起,由于脑筋灵活,待人也真诚和善,仅仅花了几年时间就摇身一变,成为包工头,并且在朋友介绍下,拿到深圳第一大道建筑工程,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8年,黄楚龙再进一步,成立了深圳市怡和企业公司,从包工头进化成为了商贸企业老板。
自此之后,黄楚龙通过开发祥和花园、怡和楼等项目,正式走上房地产行业发展之路,在业界打下了良好的口碑。
等到1998年,“房改”政策出台,“商品房”时代来临,黄楚龙又一次抓住机遇,开发了“三明珠”系列产品——星河明居、星河雅居、星河华居,广受好评。
也是在这时,黄楚龙将公司名称正式改为“星河”,一发不可收拾,踏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星河深耕
与其他房地产企业不同,星河集团在扩张过程中谨慎无比,从不加杠杆,仅仅依靠自有资金谋求发展。
不过,得益于黄楚龙的眼光独特,星河集中全部力量聚焦核心地段,以至于星河在福田中心区的土地储备,仅次于另一名地产大亨李嘉诚。
此后多年间,星河走出广东,布局华北,用的都是同样的套路,正是因此,“星河所到,必定中心”的说法流传开来。
而除了在住宅方面持续推进之外,黄楚龙战略眼光的长远,还体现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布局上。
当初2004年,深圳华润万象城开业,其区别于传统百货商场模式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定位,放在当时十分超前。
在万象城的启发下,次年星河就开始开发福田COCO PARK,成为了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对此,黄楚龙曾表示,其实开发COCO PARK时,整个区域的客流和商业氛围还没有形成,但看准机会后,就需要“略微超前半步”。
正是因为黄楚龙毒辣的眼光,以及超出寻常的执行力,星河持续在住宅和商业地产领域深耕,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要做500年,不做500强”
回看星河的发展历程,要说黄楚龙为何没有像其他房企老板一样,饱受资金链断裂的困扰,说到底还是其稳健的经营方式。
星河集团内部,黄楚龙有一个著名的“三不做”策略:
控制不了不做,支付不了不做,变现不了不做。
而且在星河集团的《企业管理手册》上,上面赫然写着“星河要做500年,不做500强”。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或许是由于从底层一步步奋斗,有了今天的成就,黄楚龙尽管学历不高,但在经营策略上,对于“稳”字格外重视。
比如做地产开发,其他房企主要策略是“高杠杆、高周转、强扩张”,忙着各种跑马圈地,而星河却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多年来未曾上市,直至2021年,星河旗下的商业管理服务公司星盛商业,才登陆港股。
再比如,2002年,深圳东山珍珠岛改组项目启动,有人建议黄楚龙在那边做一个药厂,需要投资两三个亿。
尽管该项目看似很有前景,但黄楚龙却一口回绝了:
“行业跨度比较大的,我不会干。”
“那行业我不懂啊,自己不懂的东西怎么做好?”
如今房地产企业纷纷暴雷,每家都开始重视“风险管理”,要控制“系统性风险”,而黄楚龙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这些年来一直在用行动践行自己稳健的经营策略,且事实证明卓有成效。
黄楚龙与李嘉诚同为老乡,其在经营上也有相通之处:
二者都具备超越时代的眼光,且有绝强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都秉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之道。
相较于盲目扩张,“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其他房企,如今仍然屹立在时代潮头的黄楚龙,值得很多企业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