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七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3名航天员即将踏上回家之旅
2024-04-30
更新时间:2024-04-30 18:21:54作者:无忧百科
课改贵在行动,但难在“课改行动中是否看见并观照到了人”。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刘开福 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课改绝不能走回头路,但需要“回头看”。回头看就是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在课改方向上不至于跑偏。
最近在读《教育的目的》,书中以“解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启示——教学要面向儿童、倾听学生、触景生情、情智共生。“教会学生解二次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呢?” 书中作了如下描述: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传统的答案,就是人的大脑像是一个工具,你必须先把它磨锋利了,才能去使用它,获得解二次方程的能力就是一个磨砺的过程。这种观点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被广泛接受。尽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包含一个根本错误,可能因此扼杀这个世界上天才的产生。本书揭示其“症结”所在——“你不能像对待工具一样,把它磨锋利了才去使用它”“我始终信奉这样一条教育原理: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这正是文艺复兴之后柏拉图式课程的失败之处”。
掌握解二次方程的方法只是磨炼大脑的过程,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有血有肉的”的学生。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教育是极其有害的,何况学校里教授的知识往往是“二手知识”。一切学问都来自生活,是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归纳出来的。所以,课改的关键在于——师生都要在“场景”中亲历知识的生发与“唤醒”过程。
有人说,“课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知道没有力量,行动才有价值”。这唤起了我过往的课改记忆。
20年前,我所在的学校要组织教师去江苏南通考察教育,一共有80多人提出申请,远远超出了计划人数,于是学校拟定了一些附加条件,其中一条就是考察人员回来后必须人人上课改研究课,很快主动申请考察的人员大幅度减少。派出去的10人考察归来热情高涨、谈兴甚浓,然而轮到上课改研究课了,大家却相互推诿,最后我硬着头皮在高三年级上了一堂复习课。尽管课上得并不尽如人意,但我认为重要的是敢于投身行动,我崇尚的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观念确实发生了改变。
“行动研究”可谓时下的教育热词,很多人会认为行动研究就是行动,其实是基于行动的研究,其中心词是“研究”。对基础教育而言,绝大多数研究都是行动研究。但现实问题在于,不少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专家讲理论“头头是道”,谈“行动”却底气不足。由此看来,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是否敢于行动(尤其是在课堂上的“实践”)是检验课改的“试金石”。
课改最终需要把自己作为方法,把自己作为自变量,自己变了,周边的环境才可能变。课改是不断走向创造的过程,为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家铺设道路;课改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我由衷祝愿课改行动研究之“行动”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课改贵在行动,但难在“课改行动中是否看见并观照到了人”。前央视记者柴静在《看见》一书的序言中说:“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如果我们言说课改时谈的都是集体的人、抽象的人,而少有具体的人、生动的人,那么课改将是没有生趣的。如果教育的长远目标被悬置了,那么近期目标也注定会偏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别忘了【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